真的,不如拆了吧。

2019-04-29

原文来自「游山打捕」:真的,不如拆了吧


不如拆了吧1

阳光从新春的绿叶间洒下来,很是美好。

昨天好像是清华108周年庆的正日子。

我跟太太在清华里住过几年,她很奇怪我为什么不愿意经常回清华溜达一下,因为确实有很好的风景。就一个纯粹的公园来说,清华挺不错的;就某些青春回忆来说,更有可惦念之处。只是,当价值和信念在这里无法承载时,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就扎根生长了。

还凑巧就在一周前的周末,带着小朋友毛豆君去豆瓣书店和万圣书园,顺便就说,妈妈说起要带你们溜达清华,不如我们今天就去转一圈吧。跟毛豆君溜达的还是满愉快,我会跟他讲讲这里哪些地方我很喜欢,哪些地方我很不喜欢。

「比如你看校门,贴着很多各种禁止,外卖进去必须有个专门的注册登记过程什么的,咱们进去也必须出示身份证件。你还记得我们去东京大学溜达吗,直接就可以进去没人管的。因为大学是由公共财政支持的,就是大家的税钱,所以其实应该对公众开放的。」

「学校南门进入这排高大的树是我特别喜欢的,一到夏天,两边的树相当于搭起了一个很长的绿色阴凉通路。我会喜欢在这里溜达。因为很长的路,所以会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,还是很好的回忆。」

「对,我带你去看图书馆吧,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,旧馆我尤其喜欢。你看这两棵银杏树,很老了,秋天可美了。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这里占座、自习,从隔壁新馆借各种书看。自习室很高很舒服。」

「这里叫水木清华,以前这里是一片荷塘,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《荷塘月色》还有说是在这里写的,但是这里的荷叶曾经被挖过,现在不知道是没了还是没长出来。然后养了很多锦鲤。我可不喜欢锦鲤了,肥腻,主要是它有一种文人贵气,在今天变成富贵俗气了。」

后来我们去了王国维纪念碑,我告诉毛豆君我对这里别有感情。他抛下我去旁边小山坡冲上冲下了,以至于我可以短暂的独自观看这纪念碑。凑巧当天有人在前面放了一束鲜花,顶上明媚的阳光从新春的绿叶间洒下,安安静静的甚为美好。

不如拆了吧2

4.20日来纪念碑下,看到一束鲜花放在这里,小感动。当时我就想,献花者的心情,不知是自豪居多,还是哀叹居多。

想到它还能安静的在这里待着,大概能托清华这样大学的福,作为历史,应该是不会拆掉,能够以某种实物凝聚些信念,还真是意外。

王国维在大清结束时,因其信念无以寄托,遂昆明湖投湖自尽。陈寅恪在立碑时题词结束语如下:「先生之学说,或有时而可商。惟此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,历千万祀,与天壤而同久,共三光而永光。」后来「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」就广为传诵,既算作文人根骨,又响应社会期待。

不如拆了吧3

陈寅恪写的碑文。对于学者王国维而言,如果身后事是把书籍托付给陈寅恪,大概是最为信任的表现把。是以,陈寅恪的碑文也体现了他对王的理解和评价。

所以,它也非常的激励过我自己。离开学校以后如果独自回校溜达,这里都是要来看一眼的。只是因为「格格不入」之原因,我很少回来清华;但为亲者讳,也不愿意对学校做什么议论。

昨天从网上看到的信息,还是让人十分意外。王国维纪念碑这里,以「施工」的名义,用蓝色施工板隔离了。这就跟我们眼下的社会一样,「独立精神,自由思想」都以禁止、禁止、禁止的方式隔离了,甚至消灭了。好比学校现在的大门,充满着各种禁止、禁止、禁止。

不如拆了吧4

上面是一条推文截图,王国维纪念碑用施工的蓝色隔板隔离开来了。

最关键的是,我对于「中国式方法」充满了厌恶。一方面「自信的清华更开放」,一方面要封闭这个纪念碑;封闭也罢了,拆掉都可以,但是却遮遮掩掩以施工为名隔离。让这样一个纪念碑,让「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」放在这样一个隔绝的环境,放在一个禁止、禁止、禁止的社会里,放在一个遮掩狡猾无耻的方法里,不如拆掉。

真的,不如拆了吧,毕竟配不上这个纪念碑。


评论请前往 2049BBS.xyz已被墙

本站已被屏蔽,分享到墙内时请转本文的 GitHub 原始页面 真的,不如拆了吧。,或者查看可直连的镜像 网站
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此处收录仅供存档研究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